海上風電歐洲輸電巨頭TenneT在德國北海的換流站已達11座,可輸送容量6232MW,在輸送能力上基本滿足德國政府2020年要建6.5GW海上風電的規劃目標。
算上將在今年并網的BorWin3和2023年并網的DolWin6,總輸送容量將達到8032MW。
截至2018年底,德國北海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為5307MW,同時并網發電容量4773MW。
2018年,通過TenneT海上換流站并網的海上風電發電量為16.75TWh,同比增長4.9%。
德國北海輸電模式
除了少數在波羅的海的海上風電場,德國海上風電的主力軍集中在北海,輸電方式均為先就近接入海上換流站,然后由直流承擔向岸上遠距離輸電的任務。
早在2012年,德國政府就規劃了海上換流站的位置和規模。

每個風場首先通過場內33kV電纜,將電能匯集到海上升壓站;
在升壓站升至155kV后,以交流方式接入配套建設的海上換流站,通常每個換流站負責周圍的3~4個風場;
在換流站將交流電變換為低輸電損耗的直流電,然后再并入陸上電網。
全新構思
由于——換流站與風場同步規劃,規模匹配;
升壓站與配套換流站距離較近(一般不超過10km);
升壓站和換流站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復;
66kV的風機設備和海纜已經在歐洲新建風場中廣泛應用。
于是,一個全新的計劃誕生了——TenneT認為,將來在德國北海新建的部分海上風電場,無需再建造海上升壓站,而是以多回66kV直接接入TenneT的換流站,兩站并一站,大幅降低總投資。
